2025年9月20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的《医学月月谈(第10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于线下(青岛)线上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特聘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及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谢院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谦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和主持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刘斌教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宋金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汝琳教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牟晓峰教授作为讲课嘉宾,青岛市市立医院宋卫青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潘华政教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孙青菊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潘正论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张宁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讨论嘉宾。
致辞嘉宾谢院生教授
谢教授代表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以及一味书院对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及各位朋友参加第10期“医学月月谈”的学术交流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谢教授简单介绍了“医学月月谈”的前身“肾病月月坛”的历史,“肾病月月坛”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线上学术交流活动,以肾脏病或系统性疾病肾损害的诊治为主,每期一个主题,形式和内容都很受欢迎。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升级为“医学月月谈”。“医学月月谈”秉承“肾病月月坛”的优良传统,聚焦医学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每月主办1-2次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医学交流活动,线下在全国的城市轮流举办,已相继在北京、沈阳、上海、南京、武汉、福州、新疆等地成功举办9期医学月月谈。本期医学月月谈的主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谦教授作为本期的执行主席,相信本期月月谈将在王教授的引导下,在各位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致辞嘉宾王谦教授
王谦教授首先感谢谢教授的介绍和邀请,并对与会的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王教授向线上线下的各位同仁介绍了本期会议的主题“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他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实验室诊断,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正是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疾病早期发现、精准分型、活动度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在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王教授希望本次会议能通过各位专家的畅所欲言, 使之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最后,王谦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演讲嘉宾刘斌教授
讲题:风湿免疫病新进展之未来已来
风湿性疾病诊断困难,自身抗体对风湿性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
刘斌教授指出,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和其他相关组织或器官的慢性疾病。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SS、RA、SSc、PM/DM、血管炎等);脊柱关节病(AS、反应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炎及软组织疾病等百余种疾病。紧接着,刘教授对以上常见的几大类风湿性疾病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疾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自身抗体及疾病分类标准等。
最后,刘教授强调,风湿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复杂,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类困难,易误诊、漏诊。目前,在风湿性疾病的诊疗中,自身抗体检测对风湿性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等均至关重要,给临床提供了很多诊疗依据。
演讲嘉宾宋金莲教授
讲题:自身抗体的多方法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对于自身抗体的检测,建议多方法学联合进行检测
宋金莲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种繁多,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实践中,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等现象非常常见。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SLE的2019 EULAR/ACR分类标准中,将ANA阳性,作为入围标准。
接下来,宋教授又介绍了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包括每种检测方法的优势特点、应用场景和局限性等。比如,对于ANA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是ANA筛查的首选方法。化学发光法因其可定量、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项目可灵活组合等优势,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检测领域。最后,宋教授应用多个本院的真实案例强调了自身抗体检测在妇幼人群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强调,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非常常见,对它的诊疗和管理,需要临床引起重视。
演讲嘉宾贾汝琳教授
讲题:《自身免疫病诊断中抗体检测方法的推荐意见》解读
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可直接影响临床医师对结果的判断和解读。
贾汝琳教授介绍为推动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由多学科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专家共同制订了《自身免疫病诊断中抗体检测方法的推荐意见》,内容涵盖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推荐,可作为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选择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参考。
接下来,贾教授分享了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诊断困难及致死率高等特点。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对各类常见自身抗体及其推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利用数篇文献说明了多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最后,贾教授强调,检测方法、试剂质量、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和报告质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自身抗体检测的关键。
演讲嘉宾牟晓峰教授
讲题:自身抗体检测:赋能健康体检新价值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牟教授针对多种自身抗体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介绍。在“ANA检测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部分,他汇总了国内外近年来的数篇文献,指出低滴度的ANA通常被认为作为正常成分参与免疫调理或免疫稳态的建立。但是,高滴度的ANA要特别引起注意,特别是滴度≥1:160的ANA,是提示一般人群发生结缔组织病(CTD)的风险因素。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他提到早在SLE确诊前数10年就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要远远地早于SLE的临床症状。
最后,针对体检中自身抗体检测出现的阳性结果该如何进行解释这一问题,牟教授应用了几个体检报告单进行了举例说明,比如,ANA为阴性时,建议正常进行年度体检即可。ANA为1:100低滴度阳性时,建议3-6个月复查自身抗体。ANA为1:1000高滴度阳性,且几个特异性靶抗原阳性时,建议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专家观点荟萃】
宋卫青 教授 :
临床实践中,好多疑难杂症被最终定义为自免疾病,自免疾病不再是罕见病,对自免疾病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从临床和检验的角度、从不同人群筛查的角度,去分析该如何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这对自免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
潘华政 教授 :
不同的自免疾病有不同的疾病特点,更有不同的诊疗路径。不同的检测方法,也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不同的方法学特点。对于某种自免疾病,要筛查哪些自身抗体,要选择哪种检测方法,确实是临床和检验非常关注的问题。
孙青菊 教授 :
自免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自免疾病发病隐匿,危害性大,且涉及多科室。对自免疾病的早诊早治意义重大。多年来,临床和检验都越来越重视对自免疾病的诊疗。在对自免疾病的诊疗上,比如选择哪种检测方法,检测哪些自身抗体等,临床和检验也在不断地加强沟通和交流。
潘正论 教授 :
对于自身抗体的检测,风湿科大夫关注的比较多。近些年来,发现其他临床科室的大夫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视了。但是,目前,他们对某种自免疾病的认知还不足,对检测结果的解读还不够充分,或是对某种检测方法还不熟悉等。因此,需要检验和临床多沟通和交流。
张 宁 教授 :
自免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免疾病的诊疗不容小觑。临床实践中,有多种检测方法,如经典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他们都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检测方法的选择,对自身抗体的诊疗意义重大。
最后,王谦教授对所有与会的讲者、点评讨论嘉宾、听众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讲者及点评嘉宾的无私分享,感谢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至此,本期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下期内容更精彩,期待我们下次再相聚!
↑↑扫描上方的二维码,观看精彩会议回放↑↑